话旧赠钱冲斋观察 其三

:

三载征蛮府,天涯笑语温。晨昏欣共数,冷暖不须论。

话旧成尘影,筹边验泪痕。相期崇令德,努力念师门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阿桂

阿桂

阿桂(1717年9月7日—1797年10月10日),章佳氏,字广廷,号云崖,大学士阿克敦之子,清朝名将。满洲正蓝旗人,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。乾隆三年(1738年)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,长期戍守西北边疆。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,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。卒年81岁。 阿桂编有《军需则例》15卷。 6篇诗文

猜你喜欢

临江仙·点滴芭蕉心欲碎

:
点滴芭蕉心欲碎,声声催忆当初。欲眠还展旧时书。鸳鸯小字,犹记手生疏。
倦眼乍低缃帙乱,重看一半模糊。幽窗冷雨一灯孤。料应情尽,还道有情无?

点滴芭蕉心欲碎,声声催忆当初。欲眠还展旧时书。鸳鸯小字,犹记手生疏。
窗外,雨打芭蕉声声,唤起了我对于往事的思忆,痛得心欲破碎。临睡前还展开旧时书信,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,记起当时她书写鸳鸯二字时还不熟练的模样。

倦眼乍低缃帙乱,重看一半模糊。幽窗冷雨一灯孤。料应情尽,还道有情无?
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,不禁泪眼模糊。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,点着一盏孤灯,独坐这幽暗窗前。料想你我的缘分已尽,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?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菊玲,李红雨著.纳兰词新解: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,2014.10:第74页2、 纳兰性德,徐燕婷,朱惠国著.纳兰词评注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14.01:第403页

点滴芭蕉(jiāo)心欲碎,声声催忆当初。欲眠还展旧时书。鸳(yuān)(yāng)小字,犹记手生疏。
点滴芭蕉,雨打芭蕉: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。旧时书,检阅旧时情书。“鸳鸯”二句: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。

倦眼乍低缃(xiāng)(zhì)乱,重看一半模糊。幽窗冷雨一灯孤。料应情尽,还道有情无?
缃帙: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,此代指书卷。幽窗:幽静的窗户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菊玲,李红雨著.纳兰词新解: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,2014.10:第74页2、 纳兰性德,徐燕婷,朱惠国著.纳兰词评注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14.01:第403页
点滴芭蕉心欲碎,声声催忆当初。欲眠还展旧时书。鸳鸯小字,犹记手生疏。
倦眼乍低缃帙乱,重看一半模糊。幽窗冷雨一灯孤。料应情尽,还道有情无?

  该词上片回忆往事,抒写了词人与妻子之间的回忆。下片描写周围的景象,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。全词借景抒情,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对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。

  “点滴芭蕉心欲碎,声声催忆当初。”窗外雨滴落在芭蕉上的声音,仿佛是在敲打着词人不眠的思绪。从前伊人对镜梳妆,娇颜正好。即使相偎临窗看雨,亦难掩蜜意浓情。但如今却是夜雨迷离,孤枕难眠。那一声声雨打芭蕉,直将人带进那无尽的回忆中去。

  “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。”这无尽的夜雨,正似那无尽的愁丝落入心间。那些深深浅浅的忧伤,仿佛总是。追逐人的心灵,就如这雨打芭蕉声,让人无法逃避。一点一滴尚可以承受,但雨中的千滴万点却无法承受。即算是干滴万点,一时一刻倒也罢了,而这月月年年常年不息的哀苦,难以承受。容若心中的那种哀婉深痛,可想而知。

  “欲眠还展旧时书。鸳鸯小字,犹记手生疏。”旧时书,不是指书籍或书信,而是指当初爱人所临摹的书法本子。这一句承首句而来,无眠时回忆往事,不由得又展开她昔日所临的小字书卷。睹物思人,那清秀的笔迹,一如伊人的容颜。一握柔荑,手有余香。当初的温馨景象仍然历历在心中,但那个沉静柔婉的人儿,却已经不知去向了。从前的每时每刻,每一个场景,在心间一一闪现。她的一颦一笑、一举一动,恍惚间都还在眼前。或许,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开始,那个身影就已经在容若心中生根发芽,再也无法挪开。

  旧时书一页页翻过,过去的岁月一寸寸在心头回放。缃帙乱,似纳兰的碎心散落冷雨中,再看时已泪眼婆娑。“胭脂泪,留人醉”,就让眼前这一半清醒一半迷蒙交错,梦中或有那人相偎。

  这一阕所描写的,是日常生活情景。用词也简净,用"点滴芭蕉心欲碎"形容全词的语风再贴切不过。本来雨夜怀人,就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。

  芭蕉夜雨,孤灯幽窗,甚至是一些散乱的,翻过了以后还没有及时整理的书笺。但就是这样一帧一帧的画面不依次序的闪现,才会真实感人不是么?词家说意,说境,说界,意见起落分迭,却不得不赞成再高明的技巧都不及真切情感让人感觉生动辛辣。如果不投入情感,作品就无法生长繁衍,文字亦再美只是美人脸上的“花黄”,一拂就掉落在地了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纳兰性德著;亦歌解析.落尽梨花月又西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6.01:第1-3页2、 卫淇编著.图解纳兰词 哀感顽艳的天下第一词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09.06:第136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捉船行

:
官差捉船为载兵,大船买脱中船行。
中船芦港且潜避,小船无知唱歌去。
郡符昨下吏如虎,快桨追风摇急橹。
村人露肘捉头来,背似土牛耐鞭苦。
苦辞船小要何用,争执汹汹路人拥。
前头船见不敢行,晓事篙题敛钱送。
船户家家坏十千,官司查点侯如年。
发回仍索常行费,另派门摊云雇船。
君不见,官舫嵬峨无用处,打彭插旗马头住。

官差捉船为载兵,大船买脱中船行。
官吏运兵捉民船,大船花钱得免捉中船。

中船芦港且潜避,小船无知唱歌去。
中船躲入芦苇港,小船不知底细唱着歌走远。

郡符昨下吏如虎,快桨追风摇急橹。
官府昨下文书官吏如虎,迎风摇桨急追赶。

村人露肘捉头来,背似土牛耐鞭()苦。
船夫捉襟露肘捉住头,背如土牛挨皮鞭。

苦辞船小要何用,争执汹汹路人拥。
船小无用苦哀求,争执不休路人围观。

题敛钱送。
前船见状不敢行,懂事的船工急忙给官吏来凑钱。

船户家家坏十千,官司查点侯如年。
船户家家破费十千,等候官吏查点慢如年。

发回仍索常行费,另派门摊云雇船。
开船回走仍缴通行费,另外还摊派雇船的钱。

君不见,官舫嵬峨无用处,打彭插旗马头住。
你没看见吗,官府的大船没动用,插旗鸣鼓停靠在码头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. 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8 清诗词观止 上[M]. 北京:人民武警出版社, 2002.10.第29页 2、 刘琦,郭长海,吕树坤译注. 清诗三百首译析[M]. 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 2014.02.第19页

官差捉船为载兵,大船买脱中船行。
行: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,多在铺叙之中暗寓讽叹。如汉乐府有《长歌行》、《短歌行》,魏晋乐府有《燕歌行》、《从军行》。载:运。买脱:给官吏送钱,逃避被捉应差之祸。

中船芦港且潜避,小船无知唱歌去。

(jùn)符昨下吏如虎,快桨追风摇急橹。
郡符:郡里发下来的文书命令。

村人露肘(zhǒu)捉头来,背似土牛耐鞭()苦。
肘:臂节弯曲之处,这里指手臂。土牛:即春牛,用土筑成。古代在立春前一日有迎的仪式,由人扮作勾芒神,用鞭子抽打土牛,叫做“鞭春”。

苦辞船小要何用,争执汹汹路人拥。
苦辞:苦苦地哀告。汹汹:吵闹的声音大。

前头船见不敢行,晓事篙(gāo)题敛钱送。
篙:撑船用的竹竿。

船户家家坏十千,官司查点侯如年。
坏十千:破费了许多钱。十千:十贯钱,这里是指数目很大,并非实指。候如年:等候很长的时间。

发回仍索常行费,另派门摊云雇船。
常行费:按例应送的钱。门摊:指按户摊派的捐税。云雇船:说是作代雇船只的费用。云:说。

君不见,官舫(fǎng)(wéi)峨无用处,打彭插旗马头住。
官舫:官家的船只。舫:船。嵬峨:高大的样子。马头:即码头,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. 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8 清诗词观止 上[M]. 北京:人民武警出版社, 2002.10.第29页 2、 刘琦,郭长海,吕树坤译注. 清诗三百首译析[M]. 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 2014.02.第19页
官差捉船为载兵,大船买脱中船行。
中船芦港且潜避,小船无知唱歌去。
郡符昨下吏如虎,快桨追风摇急橹。
村人露肘捉头来,背似土牛耐鞭苦。
苦辞船小要何用,争执汹汹路人拥。
前头船见不敢行,晓事篙题敛钱送。
船户家家坏十千,官司查点侯如年。
发回仍索常行费,另派门摊云雇船。
君不见,官舫嵬峨无用处,打彭插旗马头住。

  《捉船行》这首诗,反映了地方官吏在江南水乡借口军运,四处捉船、横加勒索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。

  诗分前后两个部分,共五层:第一层写官差捉船,第二层写吏役如虎,第三层写篙师敛钱买行,第四层写勒索样之多,第五层写官舫停泊码头。

  “官差捉船为载兵”,诗首句即点明捉船的因由,原来是“载兵”去镇压抗清武装,暴虐不仁之举更是为的残民以逞之行。“捉”字,与“有吏夜捉人”(杜甫《石壕吏》)中“捉”,用法相同,写足了官差的横行,政治的黑暗。“为载兵”,点明了捉船目的,同时,也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调遣军队、镇压抗清斗争的罪恶行径。接着,就大船、中船、小船分别言之:大船买脱,中船潜避,小船无知,则被捉住。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中“且”字,表明芦港潜避,是暂时的,终归逃脱不了吏役的魔掌。这就告诉人们:大船、中船、小船都在鱼肉之列。这一层是总述。

  以下三层,具体写吏役如虎、横加勒索的情景:先写府里征用船只的文书下达后,吏役火速般地下村捉船敲诈勒索,村人穷得衣不蔽体,哪里会有钱供他们敲诈,只能忍受着鞭杖之苦。“快”“进”“急”,形容吏役闻风而动,争先恐后之状。“露肘”,见出村人穷困至极。“背似土牛”,用了一个典故。《魏书·甄琛传》:“赵修小人,背似土牛,殊耐鞭杖。”“土牛”,古时迎春用的土制春牛,以鞭捶打,谓之鞭春。此处用以比喻吏役象鞭捶土制春牛一样鞭打村人。接下去,写村人苦哀求,而吏役气势汹汹,往来船只,也只好送钱买放。“前头船见不敢行”,从侧面显示出“吏如虎”不送钱,将被捉去。再下去,写勒索名目繁多,花样翻新。“仍”“另”表明除了查点钱,还有“常行费”与“门摊”,因而“船户家家坏十千”。在这三层里,既有对吏役的鞭挞,又有对聚敛的抨击,更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尤其可贵的是:诗人把官吏比作吃人的老虎,把村人比作耐鞭的土牛,其内在含意更深远了

  “君不见”三字,盛唐诗歌行体多用之,或以领起下文,或以推开意境意思都比较虚,如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”(李白《将进酒》),“君不见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”(杜甫《兵车行》)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”(高适《燕歌行》)等。此处则是用以表转折,由第一部分写私船惨遭勒索,转入第二部分写官舫逍遇自在:“官舫嵬峨无用处,打鼓插旗马头住”“嵬峨”,形容官舫雄伟高大,气势非凡,暗含贬意。这些嵬峨的官舫,插上官家旗帜谁也奈何不得,终日停泊码头,无所事事、惟寻欢作乐而已。

  这首诗十分明显的特点,就是对比。运用对比,来揭露社会现实中种种矛盾,特别是揭露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,是最得力不过的了。诗歌以绝大篇幅描写官吏如,船户遭殃,最后笔锋一转,描写官舫无用处,打鼓插旗,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,而且由于结尾处用了“嵬峨”“无用处”“打鼓插旗”等词语,对比的效果,更加显著。这种对比手法,在古典诗歌中,源远流长,可以上溯到《诗经·小雅》中“或燕燕居息,或尽痒事国;或息偃在床,或不已于行”(《北山》)等。白居易是善于用对比的,有农民“幼者形不蔽,老者体无温”与统治者“缯帛如山积,丝絮似云屯”(《重赋》)的对比,还有“红楼富家女”与“绿窗贫家女”(《议婚》)的对比,等等;而杜甫的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(《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》),更是脍炙人口,妇孺皆知。由此可以看出吴伟业诗法盛唐和元白之一斑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秉戍,萧哲庵主编. 清诗鉴赏辞典[M]. 重庆:重庆出版社, 1992.12.第42-43页 2、 河南大学编.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析[M]. 郑州:河南人民出版社, 1986.01.第520-521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浪淘沙·红影湿幽窗

:
红影湿幽窗,瘦尽春光。雨余花外却斜阳。谁见薄衫低髻子,抱膝思量。
莫道不凄凉,早近持觞。暗思何事断人肠。曾是向他春梦里,瞥遇回廊。

红影湿幽窗,瘦尽春光。雨余花外却斜阳。谁见薄衫低髻子,抱膝思量。
透过小窗望去,春雨打湿了红花,春光将尽。雨停了,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。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,低垂着头,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。

莫道不凄凉,早近持觞。暗思何事断人肠。曾是向他春梦里,瞥遇回廊。
把酒独酌,无限凄凉。曾像做梦一样地在回廊里与她相遇,让我伤心断肠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 插图本:凤凰出版社,2012.05:第159页

红影湿幽窗,瘦尽春光。雨余花外却斜阳。光见薄衫低髻(jì)子,抱膝思量。
红影:指鲜花的影子。瘦尽: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将尽。雨余:雨后。低髻子:低垂的发髻,指低垂着头。髻子,发髻。

莫道不凄凉,早近持觞(shāng)。暗思何事断人肠。曾是向他春梦里,瞥遇回廊。
持觞:举杯。觞:酒杯。回廊:曲折环绕的走廊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 插图本:凤凰出版社,2012.05:第159页
红影湿幽窗,瘦尽春光。雨余花外却斜阳。谁见薄衫低髻子,抱膝思量。
莫道不凄凉,早近持觞。暗思何事断人肠。曾是向他春梦里,瞥遇回廊。

 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怀恋旧情人而幽独伤感者的形象。上片由景语入,先渲染环境,而后推出薄衫低髻,抱膝思量,一个孤独苦闷人的形象。下片承前再铺写,侧重心理描绘,最后点出所思之由,但朦胧含蓄,给人留下了联想的余地和深婉的美感。

  上片写暮春落红、雨后斜阳的景象。“红影湿幽窗,瘦尽春光。”开篇这句实则是与周邦彦的“雨过残红湿未飞。珠帘一行透斜晖”暗合,纳兰随手拈来,将古人的词用在了自己的词里,浑然天成,令人不觉有何再妥。周邦彦写的是雨后残红在斜晖下投射于珠帘,而到了纳兰的词里则变得更加简洁洗练,更富美感。“红影”指鲜花的影子。鲜花的影子,透过小幽窗看去,别有风情,被打湿的花朵在暗影下,摇曳出多姿的风采,比起周邦彦的“残红湿未飞”,更显得有韵味一些。而多出的感叹“瘦尽春光”,其实有着李清照的“绿肥红瘦”的哀怨无奈。承接上句,“雨余花外却斜阳”。“余”既是后,雨后的花朵在斜阳下,而梦中的她却是穿着单薄的衣衫,挽着低垂的发髻,挺立在暮日下,低头思量。雨后、鲜花、美人、夕阳这些事物构成了纳兰笔下的一幅美丽的画。上片最后写那位女子“还惹思量”。词中所写的女子为何人,无法考证,但从词面来看,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,让人忍不住想去怜惜。

  上片写完雨后景色,下片便转而写情,直抒心曲:“莫道不凄凉,早近持觞。”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处,只能自己独自饮酒,这真是无限凄凉的事情啊。“暗思何事断人肠?曾是向他春梦里,瞥见回廊。”写出了少女内心深处梦牵魂萦的心事。特别是写梦中的她“瞥见回廊”一句,实际上是纳兰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。明代王次回《瞥见》诗:“别来清减转多姿,花影长廊瞥见时。双鬓淡烟双袖泪,偎人刚道莫相思。”这首诗与纳兰的回廊情思有着某种深刻的关联。

  全词是写暮春雨后,夕阳依依,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难释,对花持觞。最后道出她的心事,原来是梦里在回廊又遇情郎。这是表面之意,实际上是纳兰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怀思,写自己对她的深切思念。这就是“心已神驰到彼,诗从对面飞来”的写法。韦庄有《浣溪沙》词云:“想君思我锦衾寒”,杜甫五律《月夜》诗中云: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”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对方,却总写对方在思念自己。这样的写法情更深,意更浓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 插图本:凤凰出版社,2012.05:第159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·其二

:

愁听关塞遍吹笳,不见中原有战车。
三户已亡熊绎国,一成犹启少康家。
苍龙日暮还行雨,老树春深更著花。
待得汉庭明诏近,五湖同觅钓鱼槎。

愁听关塞遍吹笳,不见中原有战车。
关塞处处吹起胡笳,让人心中忧愁,可偏偏看不到中原地区有战车出发。

三户已亡熊绎国,一成犹启少康家。
楚国三户遗民已将秦国灭掉,方圆十里的土地依然能复兴少康之家。
一成: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,方十里。启:开拓。少康:夏代中兴之主。

苍龙日暮还行雨,老树春深更著花。
苍龙日暮时分还腾空行雨,老树在春深时更是开出新花。

待得汉庭明诏近,五湖同觅钓鱼槎。
等到汉家朝廷获胜的明诏到来,你我泛游五湖,同去寻觅钓鱼的木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李永祜,郭成韬译注.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顾炎武诗文选译[M]. 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1,104-107.2、 刘艳丽,王清淮编著. 国人必读古诗手册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 2011,410.

愁听关塞遍吹笳,不见中原有战车。

三户已亡熊绎(yì)国,一成犹启少康家。
熊绎国:指楚国。一成: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,方十里。启:开拓。少康:夏代中兴之主。

苍龙日暮还行雨,老树春深更著(zhuó)花。

待得汉庭明诏近,五湖同觅钓鱼槎(chá)
汉庭:指代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汉民族政权。明诏:英明的诏令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李永祜,郭成韬译注.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顾炎武诗文选译[M]. 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1,104-107.2、 刘艳丽,王清淮编著. 国人必读古诗手册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 2011,410.

愁听关塞遍吹笳,不见中原有战车。
三户已亡熊绎国,一成犹启少康家。
苍龙日暮还行雨,老树春深更著花。
待得汉庭明诏近,五湖同觅钓鱼槎。

  本首诗作者主要表达自己的复国之志,要遗民们坚持抗清,而不能隐居遁世,待到复国后,功成身退,才算得上有高尚的节操。此两首诗用典精当,对仗工稳,虽是次韵,却能不受束缚而挥洒自如。

  此首在友情基础上,将个人交往拓展为历史责任。开头展现现实图景,侧耳听关塞,满耳是清人的胡笳,再也不见汉军所驾的战车在中原纵横驰奔,不免愁上心头,深为复国前途担心。但作者的信心是不死的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;夏朝少康仅有一成即方圆十里的土地,仍使夏朝再度中兴。作者自己虽如苍龙已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仍要行风播雨;虽如老树已年深月久,一到春天,仍要怒放鲜花;他曾说“远路不须愁日暮,老年终自望河清”,只要还有一口气在,复国大计就一定要坚持!这不仅是顾炎武的志愿,也是傅山的追求。有了这些顽强卓绝之士,何愁事业不成?

  他在结尾满怀希望地想象“待得汉廷明诏近”,朝廷论功行赏,要封他们做大官,而他和傅山已功成身退,一起到五湖去寻舟垂钓、归隐林泉了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傅德岷,李书敏主编. 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 先秦-1949[M]. 重庆:重庆出版社,1997,290.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满江红·为问封姨

:
为问封姨,何事却、排空卷地。又不是、江南空好,妒花天气。叶尽归鸦栖未得,带垂惊燕飘还起。甚天公、不肯惜愁人,添憔悴。
搅一霎,灯前睡。听半晌,心如醉。倩碧纱遮断,画屏深翠。只影凄清残烛下,离魂飘缈秋空里。总随他、泊粉与飘香,真无谓。

为问封姨,何事却、排空卷地。又不是、江南春好,妒花天气。叶尽归鸦栖未得,带垂惊燕飘还起。甚天公、不肯惜愁人,添憔悴。
想问风神你为何掀起如此狂暴的飓风,毕竟这不是江南的春天,有似锦的繁花,让你心生妒忌。看啊,狂风卷过。树叶尽被吹落,归巢的乌鸦认不出自己的栖所,画轴上垂下的纸带,也仿佛受惊的燕子,飘摇不定。上天为何不给忧伤的人一些怜悯,反而让这狂风催人憔悴。

搅一霎,灯前睡。听半晌,心如醉。倩碧纱遮断,画屏深翠。只影凄清残烛下,离魂飘缈秋空里。总随他、泊粉与飘香,真无谓。
刚刚在灯前昏睡过去,忽然被狂暴的风声惊醒。听了半晌风声,心内惆怅转为凄迷。我蓦然想到,远在故乡的爱人,此刻也正听狂风肆虐的声音,希望她的碧纱窗可以将狂风挡在外面,不要吹乱深翠色的画屏。烛光即将熄灭。她形单影只,魂魄仿佛飘在半空中,渺渺难寻,漫无目的地随着被风卷起,就像风中的花瓣与花香,身不由己,唯有任狂风蹂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邢学波笺注.纳兰词笺注全编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3.10:第58页2、 严迪昌选注;马大勇整理.纳兰词选:中华书局,2011.03:503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墨香斋译评.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5.10:第191页

为问封姨,何事却、排空卷地。又不是、江南春好,妒花天气。叶尽归鸦栖(qī)未得,带垂惊燕飘还起。甚天公、不肯惜愁人,添憔悴。
为问:犹相问、借问。封姨:风神。诗文中常以之代指大风等。带垂:指帘幕丝带之类。惊燕:郑谷《题汝州从事厅》:“惊燕拂帘闲睡觉,落花沾砚会餐归。”

搅一霎(shà),灯前睡。听半晌(shǎng),心如醉。倩碧纱遮断,画屏深翠。只(zhī)(yǐng)凄清残烛下,离魂飘缈()秋空里。总随他、泊粉与飘香,真无谓。
一霎:一瞬间。半饷:饷通“晌”,一会儿。倩:乞求、恳求。碧纱:碧纱窗、绿色的窗户。只影:谓孤独无偶。离魂:指远游他乡的旅人。飘渺:隐隐约约,若有若无。泊,通“薄”。轻微、少许之意。泊粉:即指少许的残花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邢学波笺注.纳兰词笺注全编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3.10:第58页2、 严迪昌选注;马大勇整理.纳兰词选:中华书局,2011.03:503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墨香斋译评.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5.10:第191页
为问封姨,何事却、排空卷地。又不是、江南春好,妒花天气。叶尽归鸦栖未得,带垂惊燕飘还起。甚天公、不肯惜愁人,添憔悴。
搅一霎,灯前睡。听半晌,心如醉。倩碧纱遮断,画屏深翠。只影凄清残烛下,离魂飘缈秋空里。总随他、泊粉与飘香,真无谓。

  这首词写塞上秋风排空卷地之景,抒发凄清无聊之情。

  上片描绘出秋风瑟瑟,摧花落叶的情景,使人平添无限别恨和相思,无从排遣。而词中不是所谓的“江南春好,妒花天气”,却要如此“排空卷地”、吹尽落叶。使弱小的鸦、燕无处可栖。故词首对封姨的“为问”,实表露出词人的怨恨口气,因此词人要怨恨“天公”为什么偏偏要令愁人无寐,而使人倍添憔悴。

  下片四句说愁人在灯前刚刚睡去,却又被狂暴的风声搅醒,而耳听着片刻的风声,就令人心醉。乞请那碧纱窗和深翠的画屏以遮断狂风声,但在凄清残烛光影下,只剩下孤影摇曳,而离魂却“飘缈秋空里”,窗外“泊粉与飘香”也随风飘去。令人倍觉凄清伤情。

  “真无谓”三个字,恰与首句的“问为”相应,结束了他内心自问自答的一个过程。他问封姨,只为问,问是他心里汩汩待流的愁怨找的一个出口,所以,容若表面上是描绘对封姨的怨恨,事实是借怨封姨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与怀念,层层衬垫,宛转递进,要抒写之情更显得含婉动人,令人深深为之感动。

  此词构思纤巧细腻,词意模糊凄迷,借势欲扫尽人间一切美好情景的塞上秋风,来衬托人世问情爱的脆弱和易受伤害,故词人借怨恨代表强暴力量的封姨,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和怀念,由此层层衬垫,婉转入深,缠绵悱惆,使所抒写之情更为委婉动人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聂小晴编著.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2.05:第115页2、 纳兰性德著;亦歌解析.落尽梨花月又西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6.01:第199页3、 顾宠义 蒋灵编著.仰天长啸:上海书店,2002年10月第1版:第158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